更新时间:2025-09-22 15:55:22 浏览: 次
在新媒体领域的佼佼者——“浙江宣传”的眼中,泉州是一座“既要还要”的城市,放得下“诗和远方”的一切想象。闽南美学、人间至味、鲜活自在、璀璨民俗、文化引力……“浙江宣传”精准阐释了泉州这座宝藏城市的内核,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共鸣,盛赞“浙江宣传是懂泉州的”,阅读量迅速达到10万+。
令人欣慰的是,在不少游客、网友的眼中,“放得下”的泉州,偏偏成为一座“放不下”的城市,是一座“来前神往、来时驻足、来后复归”的城市。泉州,需要你在慢行中领略其魅力、在回忆中咀嚼其韵味、在重逢时带上一丝释然的微笑——“泉州,我又回来了!”
近6000次转发、近4000个的点赞和“在看”、数百条留言……在《泉州,何以“放得下”?》的推文评论区,网友们对泉州的喜爱溢出屏幕。
放不下,还想来,还要来!是网友一致的共识。浙江网友“Citta”的回复,是不少神往泉州之人的真实写照:“某位名人(白岩松)说过:‘泉州,是你一生要去的城市。’还没去过得抓紧了,据说还会一去再去”。
很多人正是因白岩松的这句话,来到泉州。这一来,就忘不了了。湖北网友“荀果果果果果”两次去泉州,每次都感觉身心舒畅。“无论是行走在西街南洋风的古建筑下,还是去关岳庙感受泉州的‘拜拜’文化,又或是离开泉州让我朝思暮想的醋肉和姜母鸭,都让我还想再次去到这座小城。”
泉州,正如其享誉于世的铁观音一样,初饮唇齿清香,细品润喉入肺,再回味则已缭绕于心。对来过泉州的人来说,可能数十年都能忆起古城的点滴。四十多年前满怀热情奔向了位于泉州南安军营的浙江网友“静如水”,回忆起这座生活了十年的第二故乡满是眷恋:泉州的街是我人生中步行走过的最多次、最长的城市街道,在这里,我第一次吃过小笼包,第一次吃过冰激凌,第一次到书店买过书……那时,泉州就是改革开放走在前列的城市,我为自己在泉州度过十多年青春岁月而欣喜。我不大喜欢远行,但或许,有一天,我会故地重游,说声:泉州,你好,我又来了!
能让游客对泉州产生浓浓“乡愁”,恰是其包容生态、多元魅力之所在。网友杨炜峰称赞泉州是一座“中国的顶流文旅城市”,“来到泉州,你可以放下琐碎日常里的‘五味’杂陈,在开放包容的‘五感’里重新浸润出生活的意义,这是泉州文旅给予每个奔赴而来的人充盈的情绪价值和‘万有引力’。”网友梁少侠更是一语道破了泉州吸引力的独特之处:“掰油条泡面线糊的早餐仪式、天台寻找‘泉州大字报’的探索乐趣、明信片墙寄托心事的互动设计,都是把文化体验转化为个人叙事,这种‘让游客成为故事角色’的软性吸引力,或许会比网红打卡点更可持续。”
泉州,与其说是一个旅游目的地,不如说是一位默默守候的“老友”,读懂了现代旅人渴望被读懂的人性与人心。她所提供给游客的体验已远超常规观光,也不刻意营造网红式的打卡点、旅游范式,而是通过平凡而真切的细节,将厚重的文化转化为每个人都可以参与、都可以成为主角的鲜活故事。
“放得下楼厝屋宇间的闽南美学,放得下满城烟火中的人间至味,放得下旅人们向往的鲜活自在,放得下承古出新的璀璨民俗,放得下一眼千万年的文化引力”,“浙江宣传”运笔如刀,将泉州的多元魅力与文旅逻辑,细细晾晒于世人眼中。
“红砖白石双坡曲,出砖入石燕尾脊。”弯曲的屋顶、高翘的燕尾脊,彰显着闽南建筑的特有风格,诗意表达着“盼燕归巢”的朴素心愿。
在泉州,人们不仅能看到传统的闽南建筑,也能寻觅到异质文明的印记:穹顶与闽南飞檐交相辉映,南洋风情与福建乡土气息融合贯通。这种兼容并蓄的城市基因,正如泉州“万国来商”的历史余响,是不同文明相遇、交流、融合的生动写照。
“泉州,好呷!”这一声充满烟火气的赞叹,道尽了泉州美食的诱惑。面线糊、海蛎煎、姜母鸭……它们是古今为火、中外为釜精心烹制的绝味,更是令人回味的美食记忆。
这种将地道与新奇“放”在一起的美食文化,让游客的美食之旅夹杂古早味、舶来味、山海味,游离在唇齿之间,烙印在心底。“去过一次泉州,依旧念念不忘,我会再去一回的。”福建网友“不熬夜”直言,“泉州古城的厚重带给我心灵的安心,风土人情带给我舒畅,美食让我魂牵梦萦,我终究是爱上了她,很开心上次到泉州,希望可以再去一次,毕竟还有好多美食没吃。”
“放不下的紧绷,轻松放泉州。”这句话道出了无数旅人的心声。人们可以Citywalk古城小巷,也可以走进文创小店带走一只滴水兽;能在南音阁里聆听千年古乐,也能在咖啡馆里享受现代音乐。泉州将历史与新潮“放”在一起,在追寻古迹的同时,也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年轻与活力。
在烟火之城,人们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松弛感,一种无需刻意便能“此心安处”的自在,留得住躁动的人心。上海网友“Hugo King”的留言,道出众多网友的心声:“晚上出去溜达,经常听到有人跳广场舞放放人生海海伴奏,跳出了欢喜就好 歌名真谛。小城泉州,放得下五湖四海过客归人喜怒哀乐。”
浙江宣传文中的“簪花围”,从一个地方习俗到网络顶流,正是泉州民俗“活”力的最佳例证。蟳埔女的簪花围不再只是一个被观赏的非遗,游客可以亲自体验,穿上传统服饰,戴上簪花,成为这座移动花园中的一员。
在泉州,非遗技艺、传统民俗并非被束之高阁的展品,而是流淌在街头巷尾、融入四季岁时的“活物”。泉州人将传统民俗“放”到了日常生活中,满足了游客对文化体验的深层需求。他们追寻古老文化与新时代文明融合的新方式,让文明触手可及、可思可考。
一眼千年,可见宋元风华;一城新生,涌动时代浪潮。她是传承不息的世遗之城,历史的笔墨、岁月的烙印,从中心城区蔓延到县域、乡镇,让人随时随地“触达”古人曾歌颂的光明之城;她又是爱拼敢赢的国潮之城,出海的气魄、进取的精神,成为泉州人的图腾,写就万亿级民营之城的开拓创新。
正如泉州文史爱好者李以健所说:“泉州就是一座开放的博物馆,永远不打烊,也不售票,俯仰之间都是风景。
泉州,就是能将那些看似贪心矛盾的需求充分满足的城市,用“放得下”容纳了无数的可能、弥合了无数的心灵,让游客对这座城市“放不下”。“你喜欢的样子,我都有”——试问,这样的城市如何让人放得下?
“常来常往有福之地,越来越有新感觉。”白岩松对泉州的新印象,恰是众多游客、网友对泉州“放不下”的关键。
中秋、国庆双节将至,泉州势必再次成为游客涌至之城。去哪儿旅行国庆出游数据报告已显示,泉州位列“外国游客机票预订增幅”TOP2。
如何接住这“泼天的流量”,满足国内外游客“既要、又要、还要”的期待?泉州重磅推出“123十百千万”漫游泉州计划,聚焦1个假日主题——“国庆来泉州·漫游慢生活”;推出2大闽南文化周——闽南文化非遗周、闽南文化戏剧周;打造3大拳头活动——“拳聚泉州·非遗新生”泉州划拳超级争霸赛、全域中秋博饼中状元、“品秋香·安溪斗茶乐翻天”2025年茶文旅消费季;设计十条精品线路——“宋元中国·海丝泉州”十大入境旅游精品线条“来泉州漫游慢生活”精品线路攻略;实施百项优惠措施及暖心服务;组织千场文旅活动,送出“中秋第一份好运”万份特色好礼。
钟情闽南文化者,文旅大戏接踵而至。全国首部戏剧盲盒演艺项目《偶遇世界·因为刺桐》首演,融合泉州南拳、簪花元素的《功夫传奇2》,让戏剧和音乐打破次元壁,满足了不同年龄段游客的文化消费需求。
热衷沉浸体验者,非遗划拳邀你博彩。“拳”聚泉州将非遗划拳变身竞技擂台,让游客不仅能观赛,更能亲身参与,赢取“在泉食宿全免单”的“拳王”大礼。同时,游客还能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方式参与到“搏饼”的闽南传统民俗中,体验博状元的乐趣,甚至有机会赢取提线木偶戏票,领略传统技艺的魅力。
偏爱饕餮美食者,闽南至味静待落席。遍及全域的20多场泉州美食嘉年华,从世遗点铺展至各县域,海丝佳宴、南洋美食、古早味道、簪花品鉴、地方特色……“游在国庆、吃在泉州”成为打开泉州旅游的一种新体验,游客需要“烦恼”的只有如何抉择。
喜好疯狂购物者,消费盛宴全城放价。泉州精心谋划了超40场文旅消费活动和近100项折扣福利,推出总额高达2000万元的消费让利、扫码即可领取泉州专属消费券,为游客开启“边玩边省”的乐购模式。
8天长假、千场活动、8种解锁方式,这是泉州给出的答案。这个双节,无论是首次来泉,亦或是复游泉州的游客,都将是一次全新的体验。
某种意义上,泉州是一座“讨好型人格”的城市,总是想着还能为游客做些什么?提供些什么?总担心是否在文旅服务上有瑕疵、在业态塑造上有遗憾、在硬件设施上有缺陷。一句话,泉州是真正将游客“放在心上”的城市,每一次游客的赞誉、批评、建言,都迅速转化为文旅提质的下一个落点。是以,当游客再次来到泉州时,总会有新发现——交通更为顺畅、服务更为到位、业态更为新颖、烟火更为浓郁。
“放下全无事,提起万缘生,一座城也可以这样洒脱不羁啊”,浙江网友“fanjun”的话,或许是对泉州的最佳诠释。她放得下历史今朝、人文烟火、创新传承,也将四海宾客的喜好、期许默默记在心间,化为落地的实效。而把游客、网友放在心间的泉州,自然通千心、结万缘,成为游客们始终“放不下”的宝藏城市。




铁观音礼盒